在当今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时代,各类奇闻异事迅速被曝光,几乎所有秘密都被放大了数百倍。陶渊明笔下的那片理想桃花源,如果放到现代,绝不会出现“想再去却找不到入口”的窘境。因为只要发现洞口,现代人必定掏出手机,立刻开始录像上传。然而,即便是在这样一个信息极为通畅的时代,仍有大约一万名土著居民生活在与世隔绝的状态中。他们大多数隐藏在广袤无垠的亚马逊雨林深处,尤其是在巴西北部,真正做到了“无知汉魏晋”的世外桃源。
(2012年,巴西一土著部落的航拍画面)
根据巴西政府的估计,亚马逊雨林内大约居住着77至84个不同的部落,其中最小的部落仅存三人。而这三人中,最年轻的一名男子已经失踪,生死未明。
一
这仅存的三名成员属于皮里普库拉(Piripkura)族。人类学家指出,不到一个世纪前,皮里普库拉族的村落人口仍有约一百人左右。究竟他们是如何从一百人锐减到只剩三人的,至今没有人能讲清楚完整的真相。我们只能从三名幸存者之一的丽塔(Rita)零散的回忆中,拼凑出部分往事。她说,小时候大人们告诉她,一切变故都是从白人进入这片土地开始的。
展开剩余89%上世纪三十年代,巴西迈入工业化进程。不到十年,二战爆发,巴西加入了盟军阵营。此时,资源突然变得异常紧缺。巴西政府几乎是半卖半送地,将亚马逊的大片土地分配给民众。1943年,政府发出一张海报,写着“更多橡胶助力胜利”,号召人民进入雨林开采橡胶,为战争贡献力量。
(当时的宣传海报)
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,现代文明与土著文化不可避免地发生剧烈冲突,后续的故事如同历史上所有殖民进程一样悲惨。面对枪口,土著人几乎没有反抗能力,惨无人道的屠杀持续了数十年。根据巴西政府的统计,仅1964年至1985年间,就有至少8300名土著被屠杀。丽塔今年已经六十多岁,她大约出生于1960年前后。她听长辈们说,某次屠杀时,皮里普库拉的一个村落被彻底夷为平地。
总的来说,当丽塔约二十岁时,她的族人数量已经只剩下10到15人。作为为数不多的幸存女性之一,她当时已与另一个部落的男子生育了两个孩子。后来,这名男子染病去世,丽塔成了寡妇,接着又有两个族人向她示爱。其中一人是帕基(Pakyi),既可能是她的哥哥也可能是弟弟,如今三名皮里普库拉幸存者之一;另一人则是她的亲生父亲。面对这两个求爱者,丽塔感到极度不安,但随后的遭遇远比这更加令人震惊。
(帕基的近照)
根据2012年一份政府报告,帕基首先杀害了丽塔的大儿子,当时孩子只有四五岁。因为嫌弃孩子哭闹,他剥掉了孩子的头皮,将尸体掩埋。接着,他又把丽塔襁褓中的小女儿带入雨林,将婴儿遗弃在原地,生死未卜。考虑到亚马逊雨林的恶劣环境,婴儿几乎不可能存活。帕基从未主动提起此事,尽管政府知晓,但并未对这起几十年前的谋杀案件进行调查。
丽塔害怕至极,逃离了家园。凭借模糊的记忆,她朝白人居住区方向奔跑,几小时后,抵达了名为“转变农场”的地方——当地著名的彭索家族所经营的一座牧场。“转变农场”标志着丽塔与世隔绝的生活彻底终结。1983年,她开始在农场工作,穿上现代衣物,学习葡萄牙语……然而,现代科技是否真正改善了她的生活,则令人怀疑。
(丽塔的近照)
据一份人类学家的报告,丽塔在农场期间屡遭虐待,经常被用扫帚打伤。1985年,她再次逃离,嫁入了另一个部落。后来,丽塔带领政府专家寻找其他皮里普库拉族人。她凭记忆来到几年前族人居住的地方,却发现早已荒无人烟。直到1989年,政府重新发动寻找行动,派出探员杰尔·坎多(Jair Candor)带队。丽塔带他参观了大儿子的墓地,第二天穿越齐胸深的沼泽,抵达一处小岛。
岛上的树上传来声响,两个身影正寻找蜂蜜。一人见到外来者迅速逃离,背影有些熟悉。另一人则爬树不及,身体颤抖,带着树叶发出沙沙声。坎多回忆:“他只是请求我们不要伤害他。”逃跑的正是帕基,留下的是他的侄子塔曼杜阿(Tamandua)。
(塔曼杜阿(左)与帕基(右))
目前已知的三个皮里普库拉人都聚集在这棵树附近。
二
帕基和塔曼杜阿带着坎多和丽塔回到窝棚,三人共同度过了两个星期。期间,坎多反复询问他们:“其他人都去了哪里?”但或许出于对外界的戒备,他们答非所问,一会儿说其他人已死,一会儿说他们去了别处,具体在哪儿、为何去、发生了什么,他们始终不肯透露。无奈之下,坎多只得离开。
此后,巴西政府正式将皮里普库拉族列入土著民族名单,按理说应加强保护,然而保护措施并未有效执行,到90年代末已形同虚设。事情又要回到数十年前,政府大规模分发雨林土地那段历史。皮里普库拉人的活动范围与彭索家族拥有的土地大量重叠。彭索家族当年以低价买下了大量森林,靠此发迹,后来又在雨林内进行大规模伐木生意,现为当地最大的石灰石矿业主。
(彭索家族矿业网站截图)
粗壮的原木源源不断运往北美,为彭索家族带来丰厚利润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谈保护显得几乎是天方夜谭。事实上,政府的立场偏向彭索家族。
2007年,一个土著部落向政府询问皮里普库拉族的近况,政府于是再次派坎多前往寻找帕基和塔曼杜阿。坎多久未涉足雨林,此时返回时,雨林已被严重破坏。伐木工人随处可见,巨木倒塌,链锯声不绝于耳,说明所谓“保护”并未真正落实。
(保护区附近伐木场景)
坎多和丽塔又寻找了两三个月毫无结果,正当他们准备放弃时,远处传来两人交谈声。叔侄俩虽已苍老许多,但仍活跃在雨林深处。此次发现,加上新世纪日益紧迫的环保压力,迫使政府划定了一块近2600平方公里的巨型保护区供他们居住。
(保护区位置及面积示意)
而彭索家族名下土地中,有三分之二落在保护区内。突如其来的禁令令彭索家族的伐木生意戛然而止,不难想象他们心中或许曾暗自期盼“两个土著早点死去”。这种说法并非危言耸听,时至今日,针对土著的暴力和谋杀依旧频繁。根据巴西非营利组织CIMI统计,仅2019至2022年四年间,已记录了795起针对土著的谋杀案。实际数字可能更高,许多在深林中发生的杀害事件无人知晓,更无记录。
(CIMI报告截图)
面对外界压力,彭索家族表面上极力掩饰真实想法。其发言人弗朗西斯科·彭索(Francisco Pen?o)声称:“两个土著是被环保主义者利用的受害者。”
(弗朗西斯科·彭索在雨林中)
彭索家族的核心诉求其实简单明了:第一,认为为两名土著划出如此庞大的保护区实属奢侈。基于几十年前土著活动痕迹划定保护范围,过于武断。他们认为土著实际需要的面积不超过390平方公里,尽管这仍算宽裕。第二,政府当初将土地卖出,如今不能反悔,若想划为保护区,应支付高额赔偿。弗朗西斯科估算,政府目前欠他们4500万至7000万美元。
这两点其实都值得商榷。首先,保护区不仅仅是为了两名土著人,更是为了整片雨林的生态保护。换句话说,巴西政府真正想阻止的是亚马逊雨林遭受毁灭性砍伐。目前,巴西有14%的国土被划为“原住民领地”,面积相当于法国和西班牙的总和。以现有土著人口而言,真的需要如此广袤的土地吗?很可能,此举更侧重于生态保护,而非单纯为土著人划地。保护土著,更多是个名义。
因此,彭索家族以两名土著为由提出抗议,实则没有多少说服力。其次,政府卖地后又不承认,有理说不清。但根本问题在于,雨林自古以来属于土著,巴西政府是否有权利转卖这片土地,值得深思。坎多曾言:“如果彭索家族有权拥有这些土地,为什么那些在此出生、成长,目睹亲人被杀的土著人,却无权享有这里?”
三
几十年来,帕基和塔曼杜阿依靠砍刀和火把,在茂密雨林中相依为命。1998年,坎多送给他们一团火种,这火燃烧了近20年。叔侄二人将火种从火把传到篝火,再传回火把。遇雨时,用蕉叶包裹余烬,小心保存。直到2017年,火苗最终熄灭。两人走到政府为他们建立的基地前,提出最简单的请求:“请帮我们点燃火把。”
(帕基在窝棚下)
这些年,他们用树皮制作吊床,布置陷阱猎取野兽,搭建用宽大棕榈叶盖成
发布于:天津市什么配资平台才是正规的,股市配资|股市配资网,配资平台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