假如《我的阿勒泰2》真的来了?李雪琴跟着牧民转场,能不能坚持到最后啊!
你们有没有发现,最近综艺节目都开始搞“真实生活体验”,玩得比电视剧还狠?就说《听,谁在唱歌》吧,第七期直接把嘉宾丢进阿勒泰,让大家跟着哈萨克牧民“转场一日游”,硬生生把《我的阿勒泰》里没拍到的那段牧民迁徙给补上了。(对,我刚才差点打成“转场一夜游”,但实际情况——别说一夜,歌手们估计一天都快顶不住。)
其实原著里李娟老师写的牧民转场,可不只是风景线那么简单。她家小卖铺跟着牧民走,什么牛羊、骆驼、帐篷全得搬,连木耳都要跟着大家进山去采——差点把我写成蘑菇,木耳才对。你以为电视剧《我的阿勒泰》拍出来的就是全部?错了错了,电视剧只挑了点小清新的部分,真要较真,李娟的散文集和《冬牧场》才是“原汁原味”生存实录。
节目组这次还拿出一张五米长的牧民转场地图,哎哟,那场面,跟地理课上老师拉开丝绸之路地图似的。路径跨度,听说跟北京南到邯郸北差不多,我一开始还以为是北京到天津,后来查了下,好家伙,距离不是闹着玩的。冬天牧民往南走,夏天则北上,人家年年都在搬家,城市里的人顶多搬个小区,就喊“我累瘫了”。
这次嘉宾体验的是夏牧场到秋牧场的转场,说白了就是赶在秋风起来前,把羊赶到新草地。你没看到现场?帐篷拆了,羊群牛群骆驼全上路,艺人们骑马骑得屁股疼(这不是我瞎说,有人现场直喊“救命”),一天几十公里,人都要怀疑人生了。电视剧里于适(差点打成于正,真不是故意)还在草地谈恋爱,这综艺里直接历劫。哈哈哈。
说到创作,李雪琴这次表现很有意思。她在歌词创作时就吐槽,别把牧民转场说得太欢乐了,咱们只是体验一天,真正的牧民那是苦乐参半。她说“不能因为我们觉得好玩,就把他们的辛酸都忽略了”,这话说得太对了。生活不是只有诗和远方,还有汗和羊粪。你想想,城市人周而复始在写字楼打卡,牧民们一年四季跟着气候游走,大伙儿的苦乐其实都差不多,谁也别觉得自己特殊。
这里插个八卦——有网友开玩笑说,李雪琴要是真陪牧民转场,等到秋牧场估计已经是冬天了。节目里她自己也打趣:“大家是跟不上牧民的转场速度的。”这才是实话。嘉宾们走一趟都快散架了,牧民们年年都这么来,真佩服。这种劳动认知,不是靠一场体验就能悟到的,有点像咱们小时候学农学军,刚开始觉得新鲜,干一天就想回家吃薯片。
其实李娟老师在《冬牧场》里写的那种生活,更硬核。她不是文艺女青年那种采风,是真的跟牧民睡地窝子(地下搭帐篷那种),喝雪水,有时候还得等到下雪后才能在背风处收集水来喝——我一开始以为雪化了随便喝,结果根本不是那么回事。这些细节,电视剧根本没办法拍出来,估计拍了大家也不敢看,太苦了。
对比一下,《我的阿勒泰》电视剧像是恋爱诗,偶尔夹点小忧伤,整体画风温柔。李娟的散文集,尤其是《冬牧场》,那就是生存实录,谁看谁心疼。啊,对不起,差点说成《春牧场》,是冬牧场没错。你会发现,歌手嘉宾们在节目里所感受到的生活哲学,都是从李娟老师那里学来的。歌咏牧民的苦乐,不是装出来的,是被这片土地“教育”出来的。
说到这我就跑题了——突然想起小时候家里种地,春天播种秋天收割,跟牧民转场好像也没啥区别。城市人看牧民觉得很野很自由,其实每种生活都有自己的“苦和爽”,外人一句话根本说不清。这个节目,某种程度上,比电视剧还“实在”,因为它不装,哪怕是歌手们也有点狼狈,哈哈哈。
哦,对了,有个小插曲必须说一下。节目组在转场途中,嘉宾们午饭是吃的什么?有人说是奶茶和馕,有人说其实是咖啡和三明治。到底是什么,我也搞不清楚。有网友在评论区热议:“李雪琴是不是偷带了辣条?”——这个八卦是真是假,大家自己琢磨吧。
还有坊间传闻说,《听,谁在唱歌》后面几期要不要再加码,搞个冬牧场的实地体验,让嘉宾们睡地窝子,喝雪水?听起来很狠,但有人提醒:“节目组要是敢真这么拍,估计歌手们直接罢工。”哈哈哈,这事真假我也不保证,茶余饭后随便聊聊。
总之,这次“我的阿勒泰2”没拍出来的真实,居然被一档音乐综艺给圆了。你说以后阿勒泰能不能火成新疆新晋旅游胜地?有人这么说过,但具体咋样,咱也不敢保证。
什么配资平台才是正规的,股市配资|股市配资网,配资平台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